山东临沭向“新”而行 推动县域经济量质齐升
浏览次数: 1|发布时间: 2025-03-26 13:14:45|来源: 雷电竞入口
中新网山东新闻3月14日电(王芳 吴泽豪)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迈上300亿元台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连续19个月居全市前4;全年签约项目106个、计划投资220亿元,新开工项目112个、到位资金92亿元……这一串数字背后,是临沭锚定“先进工业强县”战略,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县域经济量质齐升的生动实践。
工业是临沭发展的底色,但传统产业如何焕发新生?临沭的答案是:以“智”提“质”,加速转型。
在临沭县金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店头镇养殖场,智能化的养殖生产线正在颠覆大众对于传统养殖业的认知。在标准化鸡舍内,4万只鸡通过全自动给水给料系统实现精准投喂,鸡粪经封闭式传送带直达有机肥厂,整一个流程仅需一名饲养员通过智能终端就可以完成日常管理。这座现代化养殖场不仅展现了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图景,更是临沭县推动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典型缩影。
在临沭县“智改数转”战略推动下,这样的转型升级故事正在多个领域同步上演。走进史丹利集团肥料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码垛、装车一气呵成。依托自主研发的智能物流共享平台,集团构建起厂内仓储物联网,实现了物流数字化的迭代升级,运输司机从进厂到出厂,仅需2个小时即可办结所有业务,生产效率和安全运行能力极大的提升。这样的“智变”并非个例。这家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与同样获批省级智能工厂的华盛化工,获批省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场景的常林铸业,入选省级DCMM贯标试点的隆固、米娅等5家企业,跻身省数字化的经济“晨星工厂”中新农业等4家企业,获评2024年度临沂市数字化转型典型标杆的金宝诚,共同构建起临沭“智造”新场景。
在工业强县之路上,临沭县在推动化肥化工、钢管加工、食品加工、杞柳编织等四大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同时,更以创新为笔,在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版图上绘制出蓬勃生机。
山东金微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正上演着“纳米革命”。随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套)纳米微球生产设备高速运转,纯度与球化率均达99.9%的纳米级微球材料持续下线。“我们联合中科院深圳先进材料研究院,攻克微球这项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装备、工艺自主可控。”公司CEO孙运祥话语中,折射出临沭企业家的创新雄心。
科学技术创新更成为企业突围的“撒手锏”。科翰硅源与高校共建先进硅材料研究院,成功研发高纯纳米硅溶胶技术,获批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亩均税收从不足1万元飙升至75万元,书写了全国“亩产论英雄”的标杆案例。史丹利“坚持科技强企路径-引领复合肥行业绿色变革”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金正大集团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24年,临沭成功创建全省科技创新示范县。
营商环境是工业发展的“土壤”。临沭以“企业思维”破题,打出政策、服务、要素“组合拳”,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
2024年,临沭常态化开展县级领导帮扶企业活动,累计走访企业1600余家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120余项。完成11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任务,基本实现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全覆盖。完成全市首例“三证合一”审批,项目建设“中介联合体”入选省审批制度改革“揭榜挂帅”试点。百事项目实现“当月投产、次月纳统”,创造了百事在国内建厂“最快速度”。1780万元扶持资金的兑现,更是给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县里还组织并且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活动,动态跟进和梳理国家、省、市出台的扶持工业经济、非公有制企业高水平发展的有关政策,编印惠企政策汇编,发布34项惠企政策,囊括人才、土地、投融资等关键要素,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过去找政策像大海捞针,现在‘汇编’在手,政策一目了然。”企业家们纷纷点赞道。
“培训先行”更添动能。县里组织举办“工赋临沂·智改数转”数字赋能深度行化肥行业专场培训座谈会、“工赋临沂·智改数转”数字赋能深度行-临沭站、机械行业和化工行业部分企业外出对标学习等数字化转型相关培训活动,实现全县260余家规上企业、1000余家规下工业公司数字化培训全覆盖。
从传统产业蝶变新生到新兴起的产业拔节生长,临沭工业强县之路的每一次跨越,都彰显着向“新”而行的勇气与智慧。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临沭擘画了更宏大的工业蓝图:到2025年底,实现工业总产值570亿元、力争冲刺600亿元;到2030年突破1000亿元;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完)